守護健康
林鶴南教授研發可攜式氣體感測器守護健康
空氣汙染是現今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其中氮氧化物引起的危害更是越來越受到重視,須能即時檢測並加以防制。由於台灣高溫潮濕、氣候多變,國外氣體感測器常無法在戶外環境正常工作。經由科技部與國研院經費支持,清大材料系林鶴南教授與國研院台灣儀科中心合作,開發具有ppb解析度之奈米複合材料氮氧化物氣體感測晶片,可在四吋晶圓批量生產,並製成一台低成本手機操控的可攜式二氧化氮氣體感測器,再結合人工神經網路智慧運算程式,可即時偵測環境二氧化氮濃度,並從雲端直接查詢,精準且便利。林鶴南教授所開發的感測器目前在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進行數據比對,並在新北市交通路口佈建測試,同時也正在科教館民生公共物聯網特展進行實體展示。此氣體感測器具有體積小、低成本等優勢,未來若可大量佈建,將可精準監控空氣品質,充分守護國人健康。
周卓煇教授團隊攜手曙光女中台大醫院抗藍害
清大材料系OLED照明專家周卓煇教授,偕同曙光女中校長姚麗英與專題研究師生,以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葉伯廷醫師,召開記者會發表研究,呼籲國人重視藍光對人體的傷害。入夜開燈使用3C產品,會啟動人體「亮視覺平衡」,加重視網膜負擔,妨礙褪黑激素分泌,除了會造成眼睛疲勞,更會影響人體健康。如果必須晚上使用手機,周卓煇教授與葉伯廷醫師共同提出三點建議:「降低螢幕亮度」、「過濾藍光」以及「減少使用」,可在不影響觀看清晰的前提下,減輕對褪黑激素的抑制,讓身體在晚上獲得該有的休息。周卓煇教授極力呼籲大眾注意光害的嚴重性,期待所有人都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與靈魂之窗。